上周六比賽中,替補球員艾利斯·森斯過掉高列巴尼後,皮球飛過阿列沙巴拿加的左手,射進一個相對柔和的低射,這使得許多在場的車路士支持者感到了熟悉的失落感。
自上賽季開始,已經有五名對手球員在英超聯賽在史丹福橋球場的比賽中,在比賽的最後時刻打進非常晚的扳平進球,重現了卡斯美路、哈利·簡尼、干拿·高亞迪和韋碧克的成就。這些進球者中的每一位都在第89分鐘或之後攻入入球,而他們的進球最終都讓車路士失去了三分,只能獲得一分。
這種失分模式讓很多球迷認為,車路士在保持領先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。
格雷厄姆·波特因被認為替補球員過於保守而受到批評,但問題是否僅止於他?數據表明,這個問題不僅出在波特身上,而是存在於車路士管理領先優勢的策略中。
根據Opta的資料,自2017-18賽季開始,車路士在英超比賽中取得領先優勢後的勝率為76%,是英超傳統的“大六”球隊中最低的。這在下表中有所體現:

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自那時起,高普帶領的利物浦隊只輸了168場聯賽比賽中的兩場。上次車路士保持領先的能力如此之強,是在2016-17賽季,當時干地領軍贏得了英超冠軍。在那個賽季中,他們在38場比賽中有34次領先,獲得30次勝利,勝率超過了88%。車路士在那個賽季獲得了93分,這仍然是他們最近一次獲得英超冠軍。
曼城在接下來的兩個賽季中均超越了車路士,在取得198分的驚人總分後贏得了連續兩個英超冠軍。利物浦在2019-20賽季也超越了這個紀錄,以99分贏得了30年來的英格蘭冠軍。
然而,車路士在同一時間範圍內的表現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平,相反,趨勢基本上是相反的。唯一一個在30多場聯賽比賽中取得領先的賽季是2021-22賽季,這是托馬斯·杜曹爾擔任領隊的第一個完整賽季。然而,他們從這些位置贏得的勝率只有70%,這是自干地贏得英超冠軍後的一個完整賽季中降至最低點,杜曹的球隊被迫在七次領先的比賽中被追平,並輸了兩次。

更令人擔憂的是,自2017-18賽季開始,車路士在這些情況下的戰績甚至不如倫敦的競爭對手阿仙奴(在阿迪達的領導下,在本賽季之前長期處於英超荒漠中)和熱刺(自從聘請干地以來,在贏球形勢下明顯不再“熱刺”)。
本賽季,車路士在27場聯賽中只取得了16次領先,贏得其中10場比賽,勝率為63%。
確切的原因並不容易找到。然而,可以更有信心地說,有效管理領先優勢的方法不止一種。
例如干地在車路士贏得聯賽冠軍的賽季中,打造了一支非常擅長抓住主動權的球隊,他們會以堅實的防守結構承受壓力,然後在反擊中冷靜地打擊對手。
哥迪奧拿執教的曼城通常會強調控球。
又例如高普時代的利物浦往往偏好進攻作為最好的防守形式。
重要的是,要在一個一貫卓越的水平上實施任何嘗試,而車路士在這方面已經落後了很長一段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