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下流上車族》大結局,劇集成為近年少見的佳話。本身向來不看電視,但因為在家工作,所以也有留意劇情內容。劇名說是「下流上車」,一開始「車總」(林敏聰飾演)一家確實有用盡各種「下流」方法,包括扮家暴和騙Emma婆婆在公屋名冊上加名。但後來「車總」跟太太莫雯慧反面,指責太太眼中只有樓,不再為了上樓而「下流」。及後,「車總」知道芊芊為了抽居屋而秘密結婚,一怒之下說女兒不要認他。最後一家和好,「車總」跟太太說:「我哋加埋幾多歲喇?唔通仲可以有轟轟烈烈嘅愛情?只希望呢個家齊齊整整,可以同你細水長流,我唔知仲可以睇佢哋幾耐,我只係知道前面嘅路,我要同你一齊喊,好唔好呀老婆,對唔住。」道理淺白,但觸動了不少人的心。
這套劇讓我想起《富貴逼人》雷達驃一家。雷達驃很市井,驃嫂很「巴喳」,吵吵鬧鬧,但最終還是大團圓結局。自從董驃和沈殿霞離開後,便好像少了類似的電影和劇集。但「家」這個觀念,從來有「市場」,也從來需要提醒。
說回想說的正題。2019年黑暴,破壞的不只是秩序,更重要的是一種「家庭觀念」。那些年輕的,被鼓動去參與極端邪教式政治,把不支持他們的視為「廢老」。黑暴後的所謂「移民潮」,移民外地的,很多都放棄了自己在港的長者家人。在《下流上車族》劇情中,Emma婆婆的兒子閔家寶移民日本,當初對Emma態度惡劣,甚至打算帶她移民日本後便把她送進老人院。後來Emma用日語向兒子的外家道歉,作為兒子的才開始明白其母親不是他所想的差,最後甚至同意在公屋名冊上刪去其名字。
「車總」開始時是為公屋而親近Emma,後來已經沒有那個想法。最後,當Emma跟他說,18歲以下的才能加名,「車總」卻說早已經知道不能加名。「車總」出錢為Emma裝修公屋,出於對Emma的親情,而非公屋。親情和家庭比錢財和「一間屋」更為重要。
人生有很多東西追求,但到頭來最重要的,還是身邊的人,以及我們的家。政治狂熱過後的香港,大家會否有所反思,去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家?對香港的愛,不是那種一無所知、一時衝動的激情,而是在充分認知過後,一種細水長流的守護和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