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頁 高登熱話 吃喝玩樂 科技消費 名人專訪 短片
現有會員可[按此]登入。未成為會員可[按此]註冊。
[公司模式 - 關]  [懷舊模式 - 開
[Youtube 預覽 - 關]  [大字型]  [小字型]

您現在聚腳在 創意台內。

有關帖文題目顯示香港字問題

一直以來,不少會員反映討論區帖文題目未能正常顯示香港字,由於此項更新牽涉整個系統,故一直未能完善。然而我們明白各會員對此有一定需求,決定於星期三早上7時短暫「熄登」更新系統,解決題目顯示問題,預計需時兩小時。不便之處,敬請原諒。

更新完成後題目將支援香港字、大部分日文及韓文字體,字數限制將由現時25個全形字符增加至30個。與此同時,討論區桌面版將增設M版現有的回帶及追蹤功能,發表頁面的題目輸入位置亦會加入字數提示功能,希望能改善大家的使用體驗。

香港高登討論區管理員團隊
精選文章
DeerGamer
New App Android IOS
跳至第

發起人
請問你認為人性本善還是惡
61 個回應
道教則是另一種觀點
以為人性自然
即人性本樸

樸,未雕琢的原木。

《莊子·馬蹄》中的「素樸而人性得矣」
闡述了人性無所謂善、無所謂惡的自然本質

儒教中的性善論、性惡論忽視了人的自然屬性
人的向善與克惡是外界奴役結果這一客觀存在
為人性的解讀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
其實荀子講性惡時都提出過,不過就用「見利而動」嚟講性惡:
孟子曰:「今人之性善,將皆失喪其性故也。」
曰:若是則過矣。今人之性,生而離其朴,離其資,必失而喪之。用此觀之,然則人之性惡明矣。所謂性善者,不離其朴而美之,不離其資而利之也。使夫資朴之於美,心意之於善,若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,可以聽之聰不離耳,故曰目明而耳聰也。今人之性,飢而欲飽,寒而欲煖,勞而欲休,此人之情性也。


到咗王守仁提出明確嘅性無善無惡論,將人性抽出嚟:
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,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

#good#
荀子個性惡好多時比人當左同孟子對立
但其實兩個"性"都唔同
荀子果個性惡係講人因為後天環境而變惡, 亦所以要用禮來控制
"人生而有欲,欲而不得...爭則亂,亂則窮。先王惡其亂也,故制禮義以分之"
基本冇講過人性本質係點
孟子就講"四善端", "人皆可以為堯舜"


睇多啲生態紀錄片就知
啲動物每日都千方百計殺黎殺去
就係為醫飽肚同生存落去
人咪又係動物,咁你就知人本性善定惡
個基因先天設定就係要動物去殺個不停


偽善的惡


對自己有利=本善
對自己有害=本惡

啊婆跌親扶佢起身=精神心靈得到滿足=本善

啊婆跌親不扶佢起身=怕被屈醫藥費扣帽子=本惡


世界唔會得黑/白,呢刻你係善定惡?
善惡點定義?


善惡係人定義的


睇多啲生態紀錄片就知
啲動物每日都千方百計殺黎殺去
就係為醫飽肚同生存落去
人咪又係動物,咁你就知人本性善定惡
個基因先天設定就係要動物去殺個不停

唔一定
例如海底有好多細魚,食肉大魚會停在海底,俾細魚食牙縫間嘅殘餘物同埋鱗片嘅寄生物
過程中唔會食咗細魚
呢樣就係大自然嘅互利互助,亦即係「見利而動」的正面結果

阿馬遜熱帶雨林入面,高大樹冠嘅大樹有「溝通」,樹冠唔會互相重疊
理論上會互搶陽光,但竟有咁嘅結果,科學家都未解釋到溝通機制

此外渡鴉係有回饋機制,你送野俾佢食佢會「回禮」

當然有好多Hi Hi,最出名係企鵝
偷築巢嘅石頭,搶人老婆都見過
不過要留意,企鵝係生存在高度競爭嘅環境
而同樣高度競爭嘅候鳥(海鳥),未見有紀錄片拍到呢D行為


道教則是另一種觀點
以為人性自然
即人性本樸

樸,未雕琢的原木。

《莊子·馬蹄》中的「素樸而人性得矣」
闡述了人性無所謂善、無所謂惡的自然本質

儒教中的性善論、性惡論忽視了人的自然屬性
人的向善與克惡是外界奴役結果這一客觀存在
為人性的解讀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
其實荀子講性惡時都提出過,不過就用「見利而動」嚟講性惡:
孟子曰:「今人之性善,將皆失喪其性故也。」
曰:若是則過矣。今人之性,生而離其朴,離其資,必失而喪之。用此觀之,然則人之性惡明矣。所謂性善者,不離其朴而美之,不離其資而利之也。使夫資朴之於美,心意之於善,若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,可以聽之聰不離耳,故曰目明而耳聰也。今人之性,飢而欲飽,寒而欲煖,勞而欲休,此人之情性也。


到咗王守仁提出明確嘅性無善無惡論,將人性抽出嚟:
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,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

#good#
荀子個性惡好多時比人當左同孟子對立
但其實兩個"性"都唔同
荀子果個性惡係講人因為後天環境而變惡, 亦所以要用禮來控制
"人生而有欲,欲而不得...爭則亂,亂則窮。先王惡其亂也,故制禮義以分之"
基本冇講過人性本質係點
孟子就講"四善端", "人皆可以為堯舜"


我以我一向唔妥孟子
孔子都話「克己復禮為仁」,問題係點解要克己?就係因為人本身就有欲,見利而動,所以要克制,用禮去抑制欲望,呢樣就係荀子講嘅野
其實同大憲章嘅形成一樣,人係有欲望,權力加欲望會令到皇權無限擴張,所以要設限以保障所有人最大嘅自由同利益


道教則是另一種觀點
以為人性自然
即人性本樸

樸,未雕琢的原木。

《莊子·馬蹄》中的「素樸而人性得矣」
闡述了人性無所謂善、無所謂惡的自然本質

儒教中的性善論、性惡論忽視了人的自然屬性
人的向善與克惡是外界奴役結果這一客觀存在
為人性的解讀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
其實荀子講性惡時都提出過,不過就用「見利而動」嚟講性惡:
孟子曰:「今人之性善,將皆失喪其性故也。」
曰:若是則過矣。今人之性,生而離其朴,離其資,必失而喪之。用此觀之,然則人之性惡明矣。所謂性善者,不離其朴而美之,不離其資而利之也。使夫資朴之於美,心意之於善,若夫可以見之明不離目,可以聽之聰不離耳,故曰目明而耳聰也。今人之性,飢而欲飽,寒而欲煖,勞而欲休,此人之情性也。


到咗王守仁提出明確嘅性無善無惡論,將人性抽出嚟:
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,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

#good#
荀子個性惡好多時比人當左同孟子對立
但其實兩個"性"都唔同
荀子果個性惡係講人因為後天環境而變惡, 亦所以要用禮來控制
"人生而有欲,欲而不得...爭則亂,亂則窮。先王惡其亂也,故制禮義以分之"
基本冇講過人性本質係點
孟子就講"四善端", "人皆可以為堯舜"


我以我一向唔妥孟子
孔子都話「克己復禮為仁」,問題係點解要克己?就係因為人本身就有欲,見利而動,所以要克制,用禮去抑制欲望,呢樣就係荀子講嘅野
其實同大憲章嘅形成一樣,人係有欲望,權力加欲望會令到皇權無限擴張,所以要設限以保障所有人最大嘅自由同利益

咁孟子都有養民同叫起庠序(學校)依D野去支撐佢性善論既(雖然都係流於勁嗡)
btw, 我一直認為孔孟荀係同一時代, 孔應該會支持荀果邊, 亦唔同意勞思光話荀係儒家既歧途, 要講應該係調返轉


人如白紙,只會吸收同釋放


[quote]
好奇一問


善中帶邪

即使十惡不赦的惡人對著親生子女(虎毒不吃兒)

至少都會表現善良溫情的天性[
/quote]
:o)


跳至第



  快速回覆 - 輸入以下項目

本討論區現只接受會員張貼文章,本站會員請先登入。非會員人仕,您可以按此加入為新會員,費用全免,並可享用其他會員服務。


上次光臨時間: 31/3/2023 23:48
今天貼文總數: 716 | 累積文章數目: 7,117,788

聯絡我們 | 服務條款 | 私隱政策 | 廣告查詢 | 職位空缺
Copyright © 2023 HKGolde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