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/?fbid=1065592595602778&set=a.631415402353835
今天出爐的財政預算案公佈,政府邀請賽馬會提交建議,以有效打擊非法賭博活動為由,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。言下之意,政府有意以籃球博彩合法化來打擊外圍賭博,為減赤而不擇手段。本社堅決反對政府以打擊非法賭博活動為名而罔顧對市民、青少年價值觀的長遠影響,帶頭鼓勵市民參與籃球賭博。籃球賭博合法化只會令社會長遠投放更加多資源及成本,百害而無一利。
賭博年齡日趨年輕 青少年影響最深
多年以來,足球博彩未能有效打擊外圍賭博,警方連連打擊都未見成效,相反地更因馬會努力推廣足球博彩,使更多原來不認識,或沒有興趣參與賭波活動的市民及青少年加入投注的行列,對社會造成重大負面影響。我們從投注額可見賭風增長,以足球博彩為例,自2003年8月開始,政府授權馬會合法接受賭波投注,投注額已由2003/2004年度的160億元,至2023/2024年度的1,603億元,成為歷史的新高。
此外,由於網賭的宣傳廣告增加,年輕人更容易接觸網上的賭博程式,走上沉迷賭博之路。故此,若將籃球博彩合法化,只會使更多原來喜歡籃球運動的市民,特別是青少年,加入賭徒行列。剛過去的一月,便有一名18歲的青年,疑因沉迷賭博負債約20萬元,走投無路下結束生命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除足球運動以外,籃球運動亦是最受香港市民,尤其是中學生歡迎的運動之一。香港籃球場數目之多,波鞋街之聞名,都可見籃球運動在香港的普遍。若把很多未成年的學生、年青人喜歡的籃球運動與賭博掛鈎,帶他們入賭海,是一項德政嗎?
幫助病態賭徒成本增加
以往,政府經常強調賭博人口正在下降,但投注額卻不合常理地上升。以我們的觀察,很多賭博活動走向網絡化,變得更隱蔽,投注額更多,而且賭博者年齡愈趨年輕。事實上,愈頻密及愈容易參與賭博,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愈大,社會要付上因賭博而造成的家庭及個人問題、負債和犯罪等問題的成本便愈大。在賭波合法化後,政府雖推出平和基金資助戒賭服務,二十多年以來,只見本港病態賭徒日日增多,服務卻未能跟上。若將籃球博彩合法化,將再增加新一批病態賭徒,誰去處理這個爛攤子?是否由沒有賭博的納稅人埋單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