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 研究 :地球內核形狀或已變化 科學家憂磁場異常影響全球通訊】
綜合外媒報導,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,地球內核(inner core)形狀可能在過去 20 年內發生變化,部分邊界區域變形超過 100 米。研究發表於《自然地球科學》(Nature Geoscience),指這一發現或有助於理解地球內部動態,進一步揭示地球磁場運作機制。
美國南加州大學(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)地球科學家維達勒(Professor John Vidale)表示,一般認為內核呈球形,但最新數據顯示,其邊界部分區域可能因外力影響而產生變形。內核位於地表下約 6,437 公里,主要由固態鐵組成,並獨立於液態外核(liquid outer core)及地球其他部分自轉。地球內核被視為「星球的心臟」,負責產生磁場,保護地球免受太陽輻射侵害。若內核停止運動,磁場將消失,屆時地球或會變得如同火星般貧瘠。
研究團隊分析 1991 年至 2023 年間,在相同地點發生的地震數據,透過比較地震波傳播模式,發現內核邊界存在形變跡象。科學家原試圖釐清內核自轉速度變化的原因,發現其在 2010 年前一度低於地球自轉速度,隨後又加速,並伴隨內核形變現象。維達勒指出,這種形變可能發生在固態內核與高溫液態金屬外核的交界處,並可能與外核流動及地球不均勻的重力場拉力有關。
澳洲國立大學(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)地球科學家特卡爾契奇(Prof Hrvoje Tkalcic,未參與此研究)表示,這項研究提出「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概念」,有助於更準確估算內核黏度,而內核黏度一直是現代科學中最難測量的物理參數之一。研究指出,液態外核會隨時間逐漸冷卻並凍結成固態內核,但這一過程將持續數十億年,最終或導致地球磁場消失,影響地球生命。不過,屆時太陽或已膨脹至吞噬地球的階段,地球的最終命運仍然未知。
#高登 #高登新聞台
https://www.hkgolden.com/
https://forum.hkgolden.com/channel/BW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hkgoldenforum/
https://twitter.com/HKGolden_H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