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rfa.org/cantonese/features/hottopic/finnlau2-01192022105950.html
(太長,節錄)
劉祖廸28歲,「官仔骨骨」,擁有測量師牌,剛剛完成了碩士課程。他原本可以過上香港人眼中一個「模範生」的生活,可是他卻選擇了另一條人生軌跡。他除了毅然辭職,還計劃用兩年時間,全心幫香港抗爭。他是「反送中」運動中提出「攬炒」並身體力行的「第一人」,他因此也負上非常沉重的代價。
李宇軒被捕後團隊現分歧 分拆後棄資源重新上路
回想團隊曾經在2019年,多次極速完成大額眾籌,又極速製作出專業水準的文宣,刊登於世界各大報章,劉祖廸說要歸功於團隊內有行內頂尖的設計師,還有專業寫手,負責核數的會計師,但大家不願透露身份亦不領任何功勞。他說,在《港區國安法》生效前,團隊本著光復香港的初心,一直沒有太大分歧,直到他被通緝,李宇軒被捕後,隊員之間對風險的看法不同,最終「攬炒團隊」重新上路,另一批成員則組成「重光團隊」(Stand With Hong Kong)向救生艇計劃等目標前進。
劉祖廸說:我自己個人立場就是,低調或者保守的話,那就不是「攬炒團隊」。其實我在2020年5月的眾籌,就是希望在《國安法》之前累積到一批資源,讓世界各地不同的團隊使用。去到10月6日、7日,其實我都決定不再去糾纏,如果苦苦於糾纏於資源上的問題,會令同路人以為是因為金錢而分開,而不是因為理念等等而分開,我寧願沒有任何資源,重新去打條路出來,始終為了大局著想,我都可以好坦白講真是一分錢都沒有的,即分拆之後變成了「重光團隊」及「攬炒團隊」,「攬炒團隊」真的沒有一分一毫。
劉祖廸直言,要給「12港人案」的李宇軒及陳梓華一個名份。他們「兄弟」三人聯同「攬炒團隊」成員,當年發起眾籌,尋求外國制裁香港,並非受到黎智英與Mark Simon的指使。
劉祖廸說: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保護李宇軒,所以嘗試說他不是團隊的成員,但去到最後反正他都已經被強行定罪,甚至乎連在《國安法》之前的事都拿來指控,我覺得需要還一個名份給他,所以我都在公開場合說過李宇軒是我的兄弟,陳梓華是我的兄弟。另外關於黎智英、Mark Simon,完全是天方夜譚,如果當初有資源,或者黎智英有指使我,為甚麼我還需要眾籌嗎?其實我覺得「對家」為甚麼會嘗試塑造一個這樣的論述或故事,就是想大家對「無大台」或者「領袖」,這件事不再相信它存在。
不再眾籌辭職後月入僅5千港元 冀以知識帶來改變
「攬炒巴」因眾籌聲名大噪,眾籌亦讓劉祖廸曾被誤解及落得「攬鈔巴」的罵名。他說,現已看破抹黑,再不想眾籌。辭去測量師一職後,他轉為在Ko-Fi平台開設專頁,靠訂閱捐助過日子,雖然收入大減,可是他說過得心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