佢講果D野
其實正正就反映左
點解泛民果一套永遠都係失敗
而佢地又永遠將責任推卸出去
三十年前爭取民主既難度
同今日爭取民主既難度
你覺得係唔係一樣先?
中國共產黨已經唔同左啦
第一樣野
香港最有機會爭取民主既時機
白白比泛民浪費左
以前共產黨窮嘛
中國好大程度要靠香港,去外國借錢融資
中國改革開放初期
國際社會完全唔信佢
香港果陣,仲有談判籌碼
第二樣野
點解依家香港爭取民主會難過以前?
就係因為泛民壯大左共產黨囉
泛民幫中國加入世貿嘛
第三樣野
泛民除左好多次錯判形勢之外
仲出賣左香港好多次
政改果次,行入中聯辦果次呢?
修改議事規則果D野呢?
係咁既前設之下
佢地點樣可以得到佢講既所謂推論呢?
民主運動離不開談判 實力有限就不應動輒「曬冷」
其中,蔡子強提到部分年輕人極度抗拒任何形式的談判妥協,要求「一種完全無妥協的角力」、「贏就要贏晒」,事事要和對方「攤牌」、「曬冷」,但現實政治根本不是如此運作,「正如我當日(2010政改爭議)認同泛民和北京溝通,結果都是被人罵。」
同樣的例子見於前年8月,當時民主派由於立法會延任,內部深陷「總辭」爭論。當時蔡子強接受《香港01》訪問時表明反對總辭。當時是《國安法》實施初期、民主派初選過後不久,仍然是「抗爭派」氣勢最盛的時期,蔡子強的評論在政界引起大迴響,尤其受到激進派口誅筆伐。
蔡子強坦言,雖然明知提出這些意見一定被激進派批評,但仍然認為有需要表達,「當你實力有限時,就不要動輒向對方『曬冷』,應該逐點逐點、長期地爭取,哪怕每次爭取到的東西很微小。當然,當時說出來是沒有人會聽的。凡事都想一次定勝負,次次都想反枱,但明明反枱是對你自己不利,因為你底牌什麼都沒有。當對方看清你實力不過如此,唯一的下場就是被清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