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縮/零通脹 + 經濟零增長 + 人口下降 係三樣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
人口下降緊(但退休人士增加中 即係勞動人口下降得仲快)經濟已經唔慌好。咁好多二三四十歲就決定自己唔生仔,唔生仔就更加令經濟唔好,因為一般三四十歲市民,生咗仔一定要多好多貢獻內需的開支,買間大D的屋,屋要裝修買傢俬,買多D所有嘅消費品和服務,大D機會買架車,衣食住行剪頭髮配眼鏡都多D幫襯,讀書補習都係開支etc. 所以一般二三四十歲,有小朋友的話,多數人都使晒/使晒大部份收入。
但如果唔生小朋友,上面D開支都唔需要咁多
對樓市悲觀唔買樓,男性對自己career自卑唔媾女,在東京大阪租個二百幾尺個人小單位算
儲錢"當然比起"使錢"對於經濟無咁好,尤其東亞人,唔生小朋友不如留番D錢退休慢慢搣。
之前30年,日本好多時間都係零通脹/通縮,D人覺得好多消費品遲D買仲平,就delay消費,又係對經濟不利。
文化都有影響,例如美國人習慣亂使錢,使錢唔顧慮咁多,賺10蚊使11蚊,東亞人一般消費比較謹慎。
同埋日本(同台灣)係少數文明地方,主流仍然覺得女人只能在"工作career拼搏爭上位"和生仔做媽媽" 二選一, not Both.
咁女人想要真係有一番事業都決定唔生,就更加噤低生育率
雖然咁講,但現實認識到好多90頭出世既日本朋友,通常都會結婚生仔,尤其女仔,盡量趕晌30歲前完成呢兩件事,當然佢地都晌唔錯既大學畢業
有 D 朋友講過羨慕香港女仔可以有自己事業,佢地都會話等小朋友上到幼稚園就會出返黎做野,計返到時都仲係30頭,仲有以前識得有個男仔直情返左家鄉鑽研日本酒(唔知最後有冇出),呢 D 都要個國家本身有不同產業先做到
日本呢一代其實都變緊,可能有一部分做左佛系,但冇揀做佛系果班,生活仍然過得唔錯
so funny
香港係因為生活所迫
想做野幾時都得啦
![[sosad]](/faces/sosad.gif)
相反越老生仔越危險 結果無人生
有樣唔同係日本唔會用工人, 香港就普及好多.
之前同過兩位晌香港住日本女人傾計, 一個住左廿年有請菲傭, 一個果時生左冇耐. 生左冇耐果位係黎自福岡小鎮, 佢話如果佢就咁返去日本做返野, 一般人都會覺得怪, 唔湊仔. 佢話果邊細城市會比較傳統 d (呢位太太70後)
話想小朋友讀幼稚園後返工既朋友, 一個大阪, 一個住京都, 都係90頭出世. 仲有兩位一個住東京, 一個住神奈川 (85年), 都係生左仔照返工 (分別做 marketing 同 HR)
其實本身日本 d 細路小學已經可以自己搭車返學/返屋企, 而且亦興補習班, 所以平成出世果代日本人相對冇之前咁多枷鎖吧…
以上都係觀察, 同埋前提係晌日本住既日本朋友都係晌OK既大學畢業 (有個直情係大阪大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