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安心出行】資科辦強調用戶行蹤資料僅儲存手機內 現有逾9,700個地點可供記錄

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昨表示,「安心出行」程式目的是解決現時追蹤確診者行蹤時不夠精準問題,強調行蹤資料只會儲存手機內。(林宇翔攝)
港府推出的感染風險通知流動應用程式「安心出行」昨(16日)首日開放下載,市民到訪場所時只需使用應用程式掃描二維碼,便可自動記錄自己行蹤。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昨表示,資科辦在5月已有概念開發程式,目的是解決現時追蹤確診者行蹤時不夠精準問題,強調行蹤資料只會儲存手機內;而現時有逾9700個公私營地點加入程式,只要場地多,就算使用人數不多,也可起保護作用。
黃志光說,程式的原意是精準記錄用戶到過的地點和時間,資料只會儲存在手機內,並會每日下載由衞生防護中心提供的確診者行蹤公開資料,在程式中作比對,提醒用戶風險,保護自己;一旦用戶確診感染,衞生防護中心會詢問過用戶後才取走程式內的行蹤資料,作緊密接觸者追蹤之用。他說,現時確診者追蹤依靠記憶,就算記得日子也未必記得時間,不夠精準,程式除幫助追蹤外,也能讓用戶知道自己在某段時間內是否與確診者同處,不會驚恐。
黃志光表示,資科辦在5月時見到Apple與Google一同開發追蹤技術,雖然認同概念,但其藍牙交換技術不適合本港使用,「你在地鐵車廂中接觸到20個人,行去另一個車廂又接觸到20人,但大家互相戴口罩,風險不大;技術卻沒有地點資料,只知道接觸40人,是否有用呢?」他又參考過新加坡政府推出類似的追蹤程式,但該國的程式,基本上令居民實名制進出場地,資料也會傳送至中央系統處理,放在香港或會有認受性問題,「防疫措施是否需要強制至如此?」,故認為不適合香港。

現時已有9700個公私營地點設有「安心出行」程式的QR碼。(林宇翔攝)
於是資科辦決定自行開發程式,起初先尋找的士業界商討,原打算印出QR碼讓他們使用,卻發現要全港1.8萬部的士都擁有獨立QR碼有難度,才改為現在影車牌方式。經過不斷試錯,資科辦在8月招標製作程式,而程式至今開發成本約為90萬元,經過向不同業界說服後,現時已有9700個公私營地點加入,包括銀行、商場及1000間食肆等,期望不同行業陸續加入。
被問到對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早上稱,程式須有全港一半人下載才有成效的看法,黃志光指程式的重點在於幫助市民保護自己,愈多人用就能愈精準地幫助追蹤,但就算使用人數低,只要用戶確實在使用也起保護作用,認為最重要是地點要多,不會設下載人數目標。政府會加強宣傳推廣,包括播放電視廣告、在14日檢疫完成後提醒市民下載,又歡迎創科界利用技術開發類似功能,商界亦可提供優惠吸引市民記錄。